收官全年,新篇待啟 |
本刊記者-劉嘉 進入收官全年的12月,站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從企業到行業無不在盤點回顧中謀劃新一年的布局和發展。我們如何看待過去的這一年,又該如何開啟新的一年?這不僅決定著未來三至五年的發展,也關系著更長遠的遠景目標。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在題為《紡織工業發展及前景展望》的主題演講中指出,今年我國紡織經濟雖然受到很大影響,但仍不乏亮點:1—11月份,我國紡織業抓住口罩等防疫用紡織品出口的機會,實現了出口同比增長,為全國貿易出口實現扭轉做出重要貢獻;產業用紡織品1—10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了58%,經濟效益增長240%,取得突出成績;與此同時,1—10月份線上銷售增長5.4%,非接觸經濟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表現優秀,為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創造積極條件。 當下,不僅是邁向新一年的重要時刻,更是“十三五”向“十四五”過渡的重要歷史節點。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審議通過,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一個個關鍵詞猶如強心針,為中國紡織服裝人奮勇前行把準航向,提振信心,注入強勁動力。 “十四五”新篇待啟,從頂層設計,到產業發展,再到微觀實踐,無疑都將以前所未有的眼界聚焦于“新”字——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實際上,中國紡織業已經聚焦于此,以完備高效的產業鏈,立足國內大市場,不斷開拓布局海外?;赝痪们芭e辦的中國紡聯秋季聯展,火熱的現場商貿對接,豐富多元的新產品新技術,線上線下對接新模式,不僅以勃勃“商”機帶給行業人強大動力,更體現了暢通產業經濟雙循環而開啟的無限未來。近日,主辦單位更傳來消息,2021年的一系列聯展將繼續落地上海、深圳兩地,舉辦三屆展會,以“兩地三展”模式發揮專業、高效、協同的平臺優勢,加速產業上下游全領域的創新融合。 對此,孫淮濱也指出,我們要在新的歷史高度上展望未來。新一代技術革命將帶來產業變革,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環境的大主題,但是也面臨著許多嚴重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紡織工業在未來一段時間需要注重:從戰略上協調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圍繞高質量發展,提高相關經濟指標,如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紡織綠色制造占比,同時優化出口結構、增加自主品牌出口,提高消費水平,優化消費結構,增加綠色消費、定制消費、輕奢消費等;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增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比例和生產服務業比例。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