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重塑未來 |
本刊記者-劉嘉 “中國是世界第一個從疫情隧道走出來的國家?!?/font> “供應鏈的重心依舊在中國?!?/font> “中國可以說是一枝獨秀?!薄?/font> 在10月20—22日舉行的2020國際紡聯年會上,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行業領袖、專家和學者,圍繞九大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而“中國”一詞,被各國嘉賓多次提及。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紡織服裝產業供需兩端造成了嚴重沖擊。中國紡織工業也深受疫情影響,但在政府、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率先復蘇,保障了產品供給,彰顯了中國智慧與中國經驗,引起世界紡織關注。 為讓全球同行了解中國紡織工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本次會議設置了“中國紡織工業的未來”議題,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從疫情之下紡織服裝行業如何發展、變局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新變化等多個角度解讀、展望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 在分享率先復蘇的經驗時,孫瑞哲分析說,在政府支持、行業努力下,中國建立了縱向、穩定的產業鏈基礎,充分運用了歷史賦予的國際化機遇,為世界市場提供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此外,中國更是較早擁抱數字化經濟的國家之一,并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下,拓展到更廣泛的市場。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出臺經濟刺激政策,導致經濟出現暫時反彈,但全面恢復還需要時間。隨著疫情持續嚴峻的全球形勢,人們對“去全球化”趨勢有所擔憂,但孫瑞哲認為,所謂的去全球化的趨勢并不意味著全球化的終結,而是全球化的重塑。 具有116年歷史的國際紡聯,是增進產業共識、強化全球價值鏈合作的重要平臺,在推動全球紡織服裝產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紡織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際紡聯加強形勢研判,及時發布行業訊息,持續為全球供應鏈穩定和產業安全發聲,推動制造商和采購商在疫情中履行社會責任。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全球紡織產業復蘇注入了正能量。 在這一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全球紡織業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國際組織,國際紡聯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孫瑞哲提出三點工作建議:一是啟動智庫建設,加強研究與出版;二是設立年度獎勵,激勵創新和貢獻;三是推動標準制定,促進融合與規范。 合作,是國際紡聯一如既往秉持的理念。正如國際紡聯新任主席孫瑞哲在主席交接儀式上發言指出的,人類今天享有的繁榮,是建立在文明進化、技術進步、歷史智慧的基礎上的。我們必須順應趨勢,以更加開放務實的態度開展工作。在一起,我們能將這項事業完成! |
相關文章 |